Browse By

Tag Archives: 共享机车

No Thumbnail

即时数据监测地震、路面品质都靠它!WeMo 执行长刘于逊解密 WeMo 车上神秘的「白盒子」

台湾人对於共享经济十分熟悉,其中,交通方面的共享工具和服务更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本就地狭人稠的台湾,似乎也因为这些新的服务而出现了不一样的交通样态,两者之间究竟是如何彼此影响?又有何发展的可能性?

本集《全新一周》邀请到 WeMo 新任执行长刘于逊 Davidd,一解在台北部署 6000 台共享机车的 WeMo,如何从消费者端、後勤端创造交通治理新模式,让共享服务成为城市治理的一环?

未来的交通是何样貌?用户为主、数据为王

说起车联网与共享运具,其实与影音娱乐的核心非常相似,重点都在於服务 C 端客户,需要以用户为核心去思考解方。刘于逊指出,现在已进入车联网世代,再加上 5G 逐渐普及,基本上每台车子都会加上网路模组,无论二轮四轮都在其中。

当传统机车联网後,便能更加智慧化,得以完成很多过去无法想像的事,比如说,WeMo 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消费者历经冲击,并且即时关心消费者的状况。

刘于逊表示,透过数据回传,不仅可以发现许多新的状况,甚至能重新定义、改变智慧出行模式(smart mobility)的样貌,到了最後,若是车辆间可以达到彼此沟通的目标,相信也能让城市的智慧出行发展更佳完善。

城市规划、用户推估,数据到底可以怎麽用?

「交通」可说是城市的艰难课题,该如何运用数据去回答问题,也就成了最大考验。刘于逊举例说明,1960、70 年代,荷兰的城市快速发展,导致许多交通意外,於是政府便事先预想 2030 年、人口达到千万等级的荷兰所需要的交通规划。这种以目标和需求回推的预测模型,最终成为了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。

除了上述的巨观角度,其实微观数据在提供交通规划参考上也非常重要。以 WeMo 来说,为了能在消费者有需求时出现,因此需要拼凑出城市中每人移动需求的样态。而除了从搜集用户数据去预测行驶量外,WeMo 还有属於自己的「白盒子」,可以记录每台机车的轨迹,搭配消费者探测器纪录等数据回报,去改善消费者移动的品质。

共享交通成大众运输?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

当整体共享渗透率越来越高,有这麽多业主去满足消费者移动,便会逐渐成为「大众运输」的一环,这些终端所收集到的数据,也将成为城市规划乃至於科技执法的重要助力。

比如说,WeMo 曾与高雄市政府合作,提供机慢车道的路况回报,让政府得以及时整修道路。此外,他们也曾与台哥大合作,藉由侦测 pm2.5 悬浮粒子的浓度去了解当下的城市空气品质。不仅如此,就连城市中的地震传播,都能被 WeMo 侦测得一清二楚。

刘于逊表示,目前 WeMo 在台北地区大概有六千台车,未来也有考虑在车上加装摄影镜头,蒐集到的影像想必能有更多应用,甚至为城市带来新的改变。…